千百個景區賣同樣特產引吐槽:
  在江蘇叫“蘇繡” 在四川叫“蜀繡” 在江西叫“贛繡”
  國慶假期各大景區迎來旅游商品購物潮。這些商品本應有極強的地方特色,成為當地一張名片。然而不少游客卻發現,一樣的竹雕、一樣的小木刀、一樣的木梳……千百個景區都在賣同樣的“地方特產”,旅游商品同質化、低端化甚至“地攤化”現象嚴重,讓人提不起購買欲望。
  國慶假期,在國內某景區內,一位游客買了一塊“湘繡”手絹。這名游客無奈表示,一塊繡了幾朵花的手帕,在南京、蘇州叫“蘇繡”,到了四川叫“蜀繡”,到了江西成了“贛繡”,花樣都相同,就是名字不一樣。有的游客則吐槽:“朋友去四川給我帶來一把梳子,上面竟寫著‘少林寺紀念’。”更有網友表示:“到景區買商品還不如去義烏,那裡應有盡有。”
  一直以來,包括旅游紀念品在內的文化產品常被詬病缺乏創意。對此,一些業內人士表示,其實一些關於旅游紀念品的創意不少,但能把這些好想法做成一門生意的體制機制比較欠缺。一方面,有關部門要加大對旅游紀念品版權的保護力度和對盜版的打擊力度;另一方面,創意產品的產業鏈要銜接緊密。從創意到論證、到變成具體的產品、再到營銷,所有的環節都要前後互補,形成一個完整的鏈條。這樣才能產生叫好又叫座的旅游紀念品。
  目前,國內一些景區已在嘗試開掘旅游商品這一“富礦”。國慶假期,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二樓的旅游商品展銷區人氣旺。八一起義紀念館館長王小玲說:“我們的商品一直根據游客的需求來加以改進和完善。比如,應一些游客的要求,最近推出了印有‘八一起義’字樣的計步器,銷量很好。”
  王小玲認為,一些景點未必要自己生產旅游紀念品,可以將自身獨有的優秀文化資源元素、特色文化符號、標誌景觀建築資源對接給中介服務機構,授權給相應的公司,形成完善的產業鏈。王小玲說:“這需要景區與創意、營銷、版權代理等方面的企業合作,創造出無法複製的資源基因,打造出‘離開這個景點就買不到的特色紀念品’。”羊晚  (原標題:在江蘇叫“蘇繡” 在四川叫“蜀繡” 在江西叫“贛繡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u97yuxr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